摘要:當短絨含量高時,用棉量一定增加,成本也隨之增加;成紗質量明顯低于正常短絨含量的成紗質量,直到影響成紗的定等,最終還會造成降等布,直接影響紡織企業的經濟效益。
關鍵詞:棉短絨 含量 紡織 影響
GB 1103-1999《棉花 細絨棉》對GB 1103-1972《棉花 細絨棉》進行了大量的改進,在這些年的運行過程中,作為評價棉花質量的依據,對我國棉花生產、流通及紡織產品質量的提高,起到了積極的推動和保障作用,功不可沒。但由于當時客觀條件的限制,沒有將短絨含量納入標準中。2003年隨著棉花檢驗體制改革的要求,GB 1103-1999《棉花 細絨棉》已不能完全適應改革形勢的需要,為了順應棉花檢驗體制的改革及市場的需求,GB 1103-2007《棉花 細絨棉》就隨之出臺,新標準既適用于感官檢驗,也適用于儀器化檢驗;既符合中國國情的現實,又能體現現代化檢驗的快速、準確、適用。新標準將長度整齊度指數作為現代儀器化檢驗質量指標之一,對紡織企業來說是非常有利的。現就棉花短絨率對紡織企業的影響進行如下討論:
1 短絨含量對用棉的影響
原棉中的短絨會對紗線的品質造成危害,在紡織廠的清花工序、梳棉工序,部分短絨隨同雜質一同落下,當短絨含量高時,隨著落棉量的增加,用棉量也隨之增加。短絨對用棉量的影響,在紡制精梳紗線上表現得尤為明顯。因為,精梳工序的主要任務是:進一步分離纖維,提高棉條中纖維的伸直平行速度,排除一定長度以下的短纖維,提高纖維的整齊度,減少紗線的毛羽等。總之無論是普梳還是精梳,當短絨率高時,用棉量一定增加,成本也隨之增加。
2 短絨含量的高低對成紗質量的影響
短絨對成紗質量的影響在于紡紗過程中短絨難以徹底清除和控制。雖然在清花工序、梳棉工序部分短絨隨同雜質一同落下,但仍有相當一部分短絨成為生條中的一部分,大部分短絨在并條工序、粗紗工序、細紗工序的牽伸過程中,不被羅拉所握持,呈游離纖維,從而引起“牽伸波”,造成紗的粗節、細節,從而使成紗條干不勻,造成紗線斷頭增加,紗線強力下降等。表1為同一產地,成熟度接近的等級為329的棉花,當短絨含量不同時,通過單嘜試紡27.8tex紗,得到不同的成紗質量。
GB/T 398-1993《棉本色紗線》規定:1)棉紗線的品等分為優等、一等、二等,低于二等指標者視為三等;2)棉紗的品等由單紗的斷裂強力變異系數CV(%)、百米重量變異系數CV(%)、條干均勻度CV(%)、1克內棉結粒數及1克內棉結雜質總粒數評定;3)單紗(線)的斷裂強度或百米重量偏差超出允許范圍時,在單紗(線)斷裂強力變異系數CV(%)和百米重量變異系數CV(%)原評等的基礎上作順降一個等級處理,降至二等為止。表2為GB/T 398-1993《棉本色紗線》普梳27.8tex紗的評等技術條件。
注:第Ⅰ類、第Ⅱ類是指同一產地、同為329等級的棉花而短絨含量不同所造成的成紗質量指標不同。
從表1可看出,當原棉產地相同、等級相同、物理性能接近時,僅由于短絨含量不同,從而造成成紗的質量差異明顯。如表1的試驗數據結合表2的評等條件以及評定原則看,第Ⅰ類329單嘜試紡的27.8tex紗最低的為1克內棉結雜質粒數121粒和條干均勻度變異系數20.9%,分別多于和大于一等紗的標準120粒和19.5%,即被評為二等,最后綜合評定為二等紗;第Ⅱ類的329單嘜試紡27.8tex紗為棉結雜質粒數69和單強斷裂強力變異系數10.7%,分別多于和大于優等的標準60粒和10.0%,即被評為一等紗,最后綜合評定為一等紗。
因此,從上述分析可看出,當短絨含量高時,成紗質量明顯低于正常短絨含量的成紗質量,直到影響成紗的定等,最終還會造成降等布直接影響紡織企業的經濟效益。因此,筆者認為要想提高棉紗、棉布、印染布的質量,必須降低棉花中的短絨含量。
3 如何在棉花加工過程中減少短絨含量
棉花加工單位在加工過程中要減少短絨含量做到如下幾點:
1) 要改變主觀意識,即改變只重視原棉的外觀質量,輕視原棉的內在質量;
2) 不要只顧眼前的經濟利益不顧企業的聲譽,采用不合理的剝取工藝,多“啃”棉籽上的短絨;
3) 不要用皮清機,雖然皮清機可以改變原棉的外觀質量,但卻增加短絨含量;
4) 對籽棉的回潮要加以控制,過干、過濕的籽棉也會使短絨含量增加;
5) 堅持杜絕在棉花加工過程中,將回收棉、頭道棉通過棉花加工管道摻入棉花。
只有棉花加工單位通過上述努力,才能有效地降低短絨含量,紡織企業才能有效地提高棉紗、棉布甚至印染布的質量,才能有效地使紡織企業進入良性循環,才能使我們這個紡織工業大國在世界上具有更大的競爭能力。